漁間海鮮商店〡冷凍生鮮海產品、水產品、調理包、料理包、即時料理包
風味解構室

風味解構室

May 27. 2025

咖啡風味的秘密:從豆子到杯子,一場味覺的旅行

每一杯咖啡,都是一段旅程。它從高山產區開始,經歷採收、處理、烘焙、研磨與萃取,最後來到我們的杯中。而這段旅程中所保留下來的風味,正是精品咖啡迷們鍾愛的靈魂所在。

但「咖啡風味」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有的咖啡帶有果香、有的像堅果巧克力?這篇文章,將帶你一起探索咖啡風味的奧秘,幫助你從喝懂咖啡,進一步愛上它。

一、風味從哪裡來?──三大關鍵因素

咖啡的風味組成可以從三個層次來看:產地、處理法與烘焙度。

1. 產地風土(Terroir)

咖啡如葡萄酒般講究風土條件。海拔高低、氣候變化、土壤成分,甚至是雨季時間,皆會影響咖啡的風味。例如:

  • 衣索比亞耶加雪菲:常帶花香與柑橘調,清爽酸質明亮。

  • 哥倫比亞:口感均衡,果酸柔和,常見莓果或太妃糖風味。

  • 印尼曼特寧:低酸厚重,土壤賦予其濃郁的草本與香料風味。

2. 處理法(Processing)

指的是採收後如何處理咖啡果實與豆子,目前主要有三種:

  • 水洗法:以清水去除果肉,風味乾淨明亮,酸質清爽。

  • 日曬法:整顆果實曝曬,甜感高、香氣濃郁,有時帶出發酵或酒香感。

  • 蜜處理:介於水洗與日曬之間,保留部分果膠,帶來圓潤口感與果乾甜感。

3. 烘焙程度(Roast Level)

烘焙是咖啡風味的調色盤。淺焙保留原豆風味,深焙則增加焦糖、可可甚至煙燻味:

  • 淺焙:偏酸調性,適合品嚐原產地風味。

  • 中焙:酸甜平衡,適合多數人飲用習慣。

  • 深焙:苦香明顯,口感濃厚,有經典黑咖啡味道。

二、風味輪:建立你的味覺語言

當你走進一家精品咖啡店,常會看到店內張貼著一張色彩繽紛的「咖啡風味輪(Flavor Wheel)」。這不僅是設計裝飾,更是咖啡師與咖啡迷的共同語言。

風味輪將咖啡可能呈現的香氣與味道分門別類,例如:

  • 水果類:柑橘、莓果、葡萄乾

  • 甜味類:蜂蜜、焦糖、巧克力

  • 花香類:茉莉、玫瑰、薰衣草

  • 堅果類:核桃、榛果、杏仁

練習用這樣的方式描述風味,不只是增進品飲樂趣,更有助於記錄與分享你對每一支咖啡的感受。

三、風味感受,不只是味覺

咖啡風味的體驗,其實不止於「舌頭上的味道」。它牽涉到五感:聞香、溫度、口感、後味,甚至當下的心情與環境都會影響你的感知。

例如:

  • 在清晨喝一杯酸質明亮的肯亞咖啡,會讓人神清氣爽。

  • 在午後搭配甜點的衣索比亞日曬豆,果香與甜感層層堆疊,令人滿足。

  • 在夜晚品一杯哥斯大黎加中深焙,焦糖與堅果風味令人安心放鬆。

因此,品味咖啡,不應只是「打分數」,而是一場與自己對話的儀式。

成為你的風味探索家

咖啡風味的世界廣闊無垠,沒有絕對對錯,也不需刻意迎合他人的描述。